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麵粉常見指標跟意義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不同蛋白質對麵條水煮特性的影響
不同蛋白質對麵條水煮特性的影響
1. 前言
麵條的品質受到蛋白質含量和種類的影響,尤其是在水煮過程中的表現,如吸水性、黏度和斷裂強度等。本研究探討了不同蛋白質對麵條水煮特性的影響,為改善麵條品質提供參考。
2. 研究方法
研究選用不同來源的蛋白質(如小麥蛋白、大豆蛋白、乳清蛋白、米蛋白等)加入到麵粉中,並製作成麵條,通過測試水煮後的物理與化學變化來評估其影響。
3. 主要結果
小麥蛋白(麵筋):
增強麵條的結構,使其在水煮後保持較好的彈性和耐煮性。
吸水性適中,能夠維持較佳的口感。
大豆蛋白:
提高麵條的蛋白質含量,但過多添加會導致麵條變脆,降低耐煮性。
可能影響麵條的黏彈性,使其較易斷裂。
乳清蛋白:
可提高麵條的營養價值,但影響麵條的水合能力,使麵條更容易吸水過度而變得過軟。
適量添加可改善口感,但過量可能影響麵條的結構穩定性。
米蛋白:
影響麵條的彈性,使其較為鬆散,缺乏麵筋的結構支撐。
吸水能力較低,導致麵條的耐煮性下降,易變得過軟或斷裂。
適量搭配其他蛋白可改善質地,提升整體口感。
4. 為何比較蛋白質在烹煮前後的溶解度?
研究蛋白質在烹煮前後的溶解度,主要是為了了解其在水煮過程中的變性、凝聚以及與其他成分的相互作用,這對麵條的最終質地和口感具有重要影響。
蛋白質變性的影響
高溫會導致蛋白質變性,影響其溶解度。例如,乳清蛋白在高溫下容易變性,形成不可溶聚集物,影響麵條的吸水性和結構穩定性。
與麵筋網絡的交互作用
高溶解度的蛋白質較易與其他成分結合,而低溶解度的蛋白質可能影響麵筋網絡的形成。例如,米蛋白溶解度較低,可能削弱麵條的彈性和耐煮性。
口感與質地的影響
溶解度較高的蛋白質可能在水煮過程中釋放到湯汁中,使麵條的結構變得較鬆散或滑膩,而低溶解度的蛋白質則可能影響麵條的硬度與彈性。
耐煮性與吸水性評估
若蛋白質在水煮過程中過度溶解,可能導致麵條過於軟爛,影響耐煮性;若過度凝結,則可能導致麵條變得脆弱或易斷裂。因此,測試溶解度變化有助於調整蛋白質的種類與比例,以獲得理想的麵條質地。
5. 結論
不同蛋白質對麵條的水煮特性影響顯著。小麥蛋白有助於保持麵條的彈性與耐煮性,而大豆蛋白和乳清蛋白雖能提高營養價值,但需控制添加量,以避免影響麵條的質地與結構。米蛋白則可能降低麵條的耐煮性和彈性,但與其他蛋白搭配可改善口感。此外,研究蛋白質在烹煮前後的溶解度有助於預測麵條的烹煮表現,並優化其配方。合理搭配蛋白質種類與比例,可提升麵條的整體品質。
TG酶在麵條製作中的應用
TG酶的作用機理
TG酶通過催化麵粉中麵筋蛋白的交聯,使其形成更加緊密的網絡結構。這種作用機理有助於:
增強麵條的機械強度
提高麵條的耐煮性,減少斷裂與糊化
改善口感,使麵條更加有嚼勁
TG酶在麵條製作中的應用
TG酶在不同類型的麵條製作中有不同的應用效果:
傳統小麥麵條:可改善麵筋結構,提高麵條的彈性與耐煮性。
無麩質麵條:對於無麩質麵粉(如米粉、玉米粉等),TG酶可通過交聯替代蛋白來增強結構。
冷凍與即食麵條:防止冷凍時蛋白質降解,提高麵條復水後的質量。
TG酶添加量的影響
適量添加TG酶可明顯改善麵條品質,但過量添加可能會導致過度交聯,使麵條變得過硬且影響口感。一般推薦的添加量為每公斤麵粉 0.1%–0.5%
麵粉常見指標跟意義
UPP% Unextractable-polymeric-protein 是反映麵筋網絡交聯程度與強度的指標,看分子量大小 UPP% 高:表示蛋白質分子間有較多二硫鍵與非共價鍵交聯,形成更穩定且強韌的麵筋網絡。這通常與:較強的筋性 較好的麵包體積與組織 較佳的加工性 UPP% 低...
-
一、葡萄糖漿、麥芽糖漿和低聚醣漿的區別: 葡萄糖漿本文指的是按照酸法工藝生產的用於食品加工的糖漿, 麥芽糖漿是指酶法生產的普通麥芽糖漿和高麥芽糖漿; 低聚醣漿是指酶法生產的麥芽低聚醣漿和異麥芽低聚醣漿。 三種糖漿相同之處: 1、以澱粉或澱粉質原料生產都稱為澱粉糖...
-
吹泡儀(Alveograph) 是蕭邦 Chopin儀器公司開發作為以麵包烘焙用為目的,測試麵團性質之用。 工作原理是將小麵團壓成圓片狀後鬆弛一定時間,然後放入儀器模具中,如吹泡泡一般把麵片吹成泡泡,用以表示麵包發酵過程中酵母產生氣體,撐起麵團組織的狀態,即麵團的保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