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3日 星期日

麵包製作中添加氯化鈉對於麵筋網絡形成、麵糰微觀結構及流變的影響

 

氯化鈉(NaCl)是控制小麥麵糰功能特性和麵包品質的必要成分。本研究以Glutenin與Gliadin比例不同之兩種蛋白質含量(9%和13.5%)的商業麵粉為樣品,探討氯化鈉添加量(0%、1%和2%)對麵糰發展中麵筋網絡形成、麵糰流變和烘焙特性的影響。以共扼焦顯微鏡(CLSM)觀察不同攪拌階段之麵糰結構,結果顯示氯化鈉會延緩麵筋網的形成,麵糰發展最後階段會形成長形纖維蛋白結構。長形纖維結構影響麵糰強度,可由大變形延展測量之形變硬化係數和硬化指數得知。NaCl對於低蛋白質含量麵粉之麵糰強度、麵包體積和麵包芯結構的影響大於高蛋白質含量麵粉。研究顯示可藉由選擇適當蛋白質品質與含量的麵粉和添加適量的氯化鈉改善麵糰強度與麵包品質。

 

 

References

 McCann, T.H., Day, L., 2013. Effect of sodium chloride on gluten network formation, 

dough microstructure and rheology in relation to bread making. 

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 Volume 57, 444-45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饅頭的科學與創新:從傳統主食到功能性食品

 饅頭是中國北方的傳統主食,源自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因為以蒸製為主,被普遍認為比油炸或烘焙食品更健康。基本原料只有水、麵粉和酵母,但隨著飲食多樣化與科學研究的進展,饅頭的品質、營養以及加工方式都有了更多探討與創新。本文將從原料、製作方法、品質評估、功能性添加物到營養與保存,全面整理...